本文为《中国审判》杂志原创稿件牛宝宝
文| 国家法官学院 施新州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进行整体谋划,注重法治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坚持系统思维,保障新时代国家改革与发展战略布局的统筹推进,实现以法治现代化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系统思维就是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上以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对特定事物进行分析和认识的思维方式。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即系统思维在法治建设中的具体运用,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中综合认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及其内在逻辑。不仅把法治建设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也同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系统性地构建起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善于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并解决法治建设中的问题,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性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亦是如此,更需要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加以推进和保障。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中的第七个坚持,“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着重体现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方面法律治理国家,要求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其法治化,既保障法治中国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又确保国家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一种成熟的社会调控方式。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在实践中坚持做到“三个统一”,以党的全面领导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和完善的系统推进。
人民法院作为全面依法治国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构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其中一个子系统,其本身也是一个大系统,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审判工作既有法律实施的一般功能,也有监督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的具体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法院在司法改革进程中克服了长期以来想克服而没有克服的困难,解决了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各级人民法院的结构与功能在改革中也得到了较大优化。与此同时,实践中也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而且在改革中产生了新困难。当然,这并不完全是某一个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面对困难,人民法院必须用系统思维和方式进行分析和解决。
要求什么样的功能,就要建构与其适配的结构。如果将人民法院视作一座“超级工厂”,超负荷运转的“正义生产线”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产能”不足。司法改革就是要保障人民法院源源不断地输出“公平正义”这一社会期盼的“产品”。因此,司法改革更需要坚持系统思维,持续完善机构和人员配置,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坚持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把相关问题研究深研究透,不能单打一、想当然”。只有不断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唯物史观的实践论和认识论牛宝宝,统筹各领域各部门的改革与发展、各项政法政策和各种资源要素,运用系统思维和方法进行全面诊断、综合研判、整体施治,才能彻底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
司法审判是国家和人民赋予人民法院的神圣职责,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环节。2024年,全国各级法院收案数达4601.8万件,结案数达4541.9万件。人民法院通过惩罚犯罪,解决民事、行政纠纷,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从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我国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有其特点和优势,是经过实践检验和历史考验的。但是,实现良法善治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个层面一体建设,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三个方面共同推进,在具体内容上表现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其中的关键环节便是人民法院坚持依法严格公正行使审判权。人民法院只有真正做到严格公正司法,才能在立法层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同时促进其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不断增强。为此,人民法院履职尽责,查找困难与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分析、总结并不断提出关于法律制度空白点的司法建议。在执法层面,人民法院通过司法审判监督各级政府依法公正严格执法,不断推进并服务法治政府建设。在守法层面,人民法院通过司法个案向社会输出司法公正,引领全社会逐步树立起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为更好地履行职责,人民法院必须在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掌握并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系统思维,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重视基层创新。对于司法改革尤其是司法综合配套改革,人民法院更需要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互配套、“治本”和“治标”相互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互促进,从而充分担负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职责和使命。
法院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有着自身的属性、规律和特点。法官要坚持严格公正司法, 为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人民法院在法院管理、审判管理和法官管理方面应遵循其基本规律和要求,坚持以审判为中心,司法行政和司法辅助工作皆服务于审判工作,以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法治现代化,以法治现代化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本期封面及目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9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67期
来源:中国审判微信公众号
编辑:平钰骁
恒汇证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