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中国审判》杂志原创稿件信悦网配资
文| 北京师范大学 唐璨
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的基本原则。能否实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否坚持依法执政,政府能否坚持依法行政。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理念层面具有同向性、共生性、互鉴性。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同时,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需要在实践层面协同构建。坚持“共同推进”“一体建设”,为新时代人民司法事业发展奠定了系统论指导,也为人民法院职能发挥锚定了监督政府权力、服务社会需求、保障国家发展的三重坐标。
01
以系统观念指导、促进司法工作
“共同推进”“一体建设”从系统论视角揭示了法治中国建设整体逻辑,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布局。“法治中国”概念是党的重大法治理论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依法治国是抵达法治中国的必由之路,公正高效权威的人民司法是其根本法治保障。坚持“共同推进”“一体建设”,就要将新时代人民司法融入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系统工程之中,把司法审判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大局中谋划推进,以严格公正司法、为民定分止争促进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建设。
一方面,作为审判机关,人民法院要与监察、公安、检察等各类国家机关,各司其职、依法履责、衔接配合,形成既合理分工、相互协调,又有效监督制约的权力运行体系;另一方面,在法院系统内部要不断提升各项工作的协同性,统筹谋划。统筹推进政治建设、案件管理、监督指导等工作。推动依法多元化解纠纷,保证审判执行业务质效,强化审判科学管理保障,形成司法工作合力。
02
着力提升行政审判质效
各级政府承担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重要职责。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标志,要率先突破。同时,法治政府建设对于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引领带动作用。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能否依法作为,对于全社会法治信仰培育有直接影响和决定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法院应践行“监督就是支持、支持就是监督”理念,不断提升行政审判质效,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行政审判本质是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的统一信悦网配资,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助推器。在行政纠纷解决体系中,行政审判关系着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心,应当在人民群众和行政机关之间构筑最坚实的基底。同时,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可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提速,既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司法对于法治政府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有效的事后监督,还可以通过非诉执行审查、司法建议、指导性案例、行政审判白皮书等预防性法律制度及方式,推动行政机关主动完善政府决策、规范执法行为。
在多元化解纠纷的治理背景下,行政诉讼也应与前端的行政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机制有机衔接。一方面,要坚持系统观念,将非诉机制挺在前面,尤其要完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机制,充分发挥二者各自优势功能,进一步探索经过复议的纠纷再进入诉讼程序的实质化解之道;另一方面,对非诉机制过滤器无法化解的行政纠纷,则须及时提供公正权威的诉讼保障。
03
持续优化司法为民机制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人民法院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服务社会需求,促推公民守法意识提升、社会崇法风气形成。
人民法院是矛盾化解终端和社会规则输出者,以司法权威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以“如我在诉”意识办好民生案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司法活动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裁判文书说理,提高司法裁判说服力和认同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人民法院努力构建高效便民、智慧精准的诉讼服务体系。不断优化诉讼服务软硬件环境,大力推动诉讼文书标准化建设,为人民群众诉讼提供切实指引和便利。依托数字法院建设,便利网上立案、跨域诉讼,通过便民普惠的司法服务推动全民守法。
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深化诉调对接机制。建好多元解纷案例库,发挥典型案例示范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团队进驻到位、调解指导优质、纠纷源头化解。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04
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法治国家是建设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司法工作要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实施《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枢纽作用。
“共同推进”强调司法体制改革需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协同,“一体建设”要求司法权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权益等方面均要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司法体制改革始终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文化。监督政府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司法体制改革要着力于审判权力运行、机构职能设置、队伍能力建设等体制机制的健全,实现司法质效和公信力有效提升。
整体上,新时代人民司法事业要持续以严格公正司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民生福祉,在行政审判中强化“法治政府”规则供给,在司法为民中厚植“法治社会”根基,在体制改革中彰显“法治国家”发展优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本期封面及目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9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67期
来源:中国审判微信公众号
编辑:平钰骁
恒汇证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